幻境CEO江杰在文旅帮第65期线上分享主题微课《浸入真实幻境·文旅未来诚可期》,提出轻量化改造景区的十六种方法,分享内容如下:
大家好,我是幻境创始人,首席脑洞官——江杰,在玩家社群中人称“嗨玩疯人院院长”。今天非常感谢文旅帮邀请我来给大家分享沉浸式娱乐有关的内容。
针对这个话题,我思考了很久,无论是产业分析、商业模式介绍、或是对未来各种可能性的判断,我分享的次数都数不清了。我不太喜欢去分享同样的内容,所以今天我会说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沉浸式业态,列举大量的案例让大家对于沉浸式体验在景区中的应用有全面的理解。
如果大家对于之前的话题有兴趣,推荐两个。针对中小型业态的分析,大家可以看一下《沉浸式体验,是春药?还是米饭?》这篇文章。关于大体量的景区业态,大家可以看一下《沉浸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旅景区,打开沉浸式体验的正确方式》这篇文章。
言归正传,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幻境是做什么的?幻境主要为旅游景点,主题乐园、特色小镇,商业地产以及其他各类商业空间创造沉浸式体验。我们提供的是一站式解决方案,从策划、可研、概念设计到施工运营。
根据合作方不同的需求,打造地标或者盘活存量资产,我们构建了 “沉浸世界”和“万物沉浸”两套系统,结合全球独家的娱乐未来数据库和我们签约的全球产业链资源为中国的文旅项目和线下空间赋能。
我个人做这个公司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打造一些有意思的项目,但这么多年接触这个行业后,我发现市场的主要矛盾不是独特商业项目的供求不平衡,而是不知道如何通过解构和应用沉浸式体验来解决自身实际的商业问题。
大家总有各式各样的疑惑,比如:
沉浸式体验会是昙花一现吗?
沉浸式体验是商业的万能钥匙吗?
沉浸式体验可以改造我的存量资产吗?
为什么沉浸式体验平效不如其他项目高?
预算有限也能做出优质的沉浸式体验吗?
引入成熟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定能成功吗?
沉浸式体验是优质的内容还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您心中有这些疑问是很正常,这表示您手上并不缺乏沉浸式的项目,只是缺少专业的沉浸式策划。沉浸式策划是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我今天要讲的内容会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和解决方案。
主题分享的框架包括三部分内容:
何为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如何在景区中进行应用;
未来几年,沉浸世界可能爆发出的新物种有哪些?
何为沉浸式体验
什么是沉浸式体验?不可否认,用语言来描述沉浸式体验会显得非常苍白,如果大家有任何机会,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在旅游景区,都要找机会尽可能的去体验一下,这会比听我讲来得直观很多。
1、沉浸式体验的案例
英国秘密影院曾在2015年做过一个线下的活动《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我把这个业态叫做沉浸式的现场电影。它玩起来非常有意思,观众在去之前会收到一些关于着装配饰的通知,把自己打扮成星球大战中的角色。
体验开始后进入星战的集市,在里面可以看到非常多原著中的角色,暴风兵、绝地武士,观众可以和他们互动了解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在集市观看过一段影片过后,体验现场就会进入高潮部分,巨大的千年隼从天而降,绝地武士和黑武士现场格斗和各种现场特效,感官非常震撼。
类似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能在最大程度上把参与者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全方位调动起来。这是它和传统线下体验最大的不同。
2、沉浸式体验的价值
沉浸式体验的娱乐价值,大家非常容易理解。它能让人沉浸在另外一个环境中,能够逃避出原有的日常工作的环境,带来放松的感觉。
但是它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掉的价值——成长价值,如果我们把沉浸式体验看成一个电脑程序,让游客成为这个程序的输入,那么他们经过这个程序的运算之后,思维方式、观念以及对一些事情的想法是会产生很大变化的。
沉浸式体验其实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娱乐和学习成长的环境,让游客或者消费者置身在一个不得不做各类主观选择的环境中,去激发一些日常生活不能带来的想法和观念改变。
无论是最浅层的感官刺激,还是深层的价值获取,沉浸式体验都有完整的系统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
3、中国流行的三大沉浸式体验业态
沉浸式体验进入中国比较晚,所有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是从2016年底2017年初开始的。发展到现在,尽管体系在慢慢变的庞大,但是业态种类比较单一,并且较集中在三个类别。
第一类,是以《不眠之夜》为代表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是SMG于2016年12月份引进的美国沉浸式体验头部作品。体验过程没有语言互动,舞蹈元素非常多。《不眠之夜》在上海占地面积有六千多平,客源每天都络绎不绝的从全球各地慕名而来。
第二类,是沉浸式新媒体艺术。以北京798佩斯引进Teamlab《花舞森林和未来游乐园》为里程碑,这个细分市场就火了起来。新媒体艺术有两个很好的特性,其一就是没有演员,全靠声光电支撑,运营中后期的压力会比较小;其二整个环境都是自拍友好型的,迎合了年轻人喜欢自拍和抖音的特点。
第三类,是沉浸式实景游戏。这类项目比较容易被文旅行业所忽视,它们在中国数量非常多。一般来说,实景游戏体验感觉很好,但体量都比较小,所以流量不会做到特别大。
以上就是构成中国沉浸式体验的三大主要类别。有很多人会有困惑,感觉很多东西都能和沉浸式体验项目挂钩,比如有些新媒体艺术里面也没有演员也没有互动设备,就一个拍照的环境也能叫沉浸式体验吗?确实“沉浸式”作为一个热词,各方都来蹭热点,这个词目前被滥用了。那究竟什么是沉浸式体验项目的本质?
大家的说法不一,我讲一下个人对这沉浸式体验概念的理解。它的核心叫顾客叙事权。顾客叙事权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把沉浸式体验看成一个真实世界里发生的电影、故事或者一个有故事感的场景,顾客有多少主控权决定他自己体验的走向,这个决定权的多少就定义了是否为沉浸式。
4、 市场情况分析
现在整个市场的情况怎么样呢?因为整个行业里面没有任何的上市公司,也没有任何做的比较好的公司愿意把数据分享出来,所以我们花了四年时间陆续才做出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统计,今天我会通过四个维度来跟大家阐述目前的市场情况。
第一个数据来自于大众点评和美团的报告《2017年度大众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在这个报告里罗列了大量的新兴业态,包括夜食族、宠物洗澡等各种新业态,在二十几多类新业态里面,沉浸体验式是一枝独秀的,2017增长率高达三十八倍。
第二个数据是我们自己统计的,从中国最早出现的沉浸式体验《又见平遥》开始,一直到2017年1月份的时候,中国沉浸式体验项目一共有19项,经过一年半左右的发展,市场中的项目数量达到了221个。上个月底的时候,我们又更新了这个数据,现在中国沉浸式体验项目数一共有290个。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北京。上海比较喜欢引入国外比较知名的项目,北京原创的项目比较多。这一年半内,沉浸式体验项目数量的集中爆发,也从侧面反映了整个市场的需求量的剧增。
第三个数据来自于主题娱乐界的奥斯卡奖THEA,在去年颁布的18项杰出成就奖中,沉浸式体验一共有11项,占比非常高,超过60%。THEA2019上个月刚颁布,沉浸式体验项目占比仍然很大,超过60%。这代表的是专业领域对于沉浸式体验的认可。
第四,是几乎所有主题娱乐界的巨头都开始在2018年布局沉浸式体验,比如迪士尼、华纳和环球。迪士尼CEO艾格坦言:2019年中开张星球大战沉浸式乐园,是自1955年迪士尼开业以来做过的最大项目,不仅是规模上的,更是战略目标上的。
沉浸式体验在景区中的应用
今天公开课受众大都是景区人,为了使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不同类别沉浸式体验在景区的应用,一共有十六类。
1、沉浸式演艺
2013年的《又见平遥》是中国最早的沉浸式演艺。之后,其他在中国做的比较好的、有影响力的沉浸式演艺项目一共有十个,之前在文旅中国演艺峰会上分享过。
这类业态的特点是演员很多、体量非常大,对于不缺流量的景区而言可以消化巨量的客流,以《又见平遥》为例,一场沉浸式表演的容纳峰值人数为1000人。
另一个在中国比较知名的沉浸式演艺项目就是《知音号》,《知音号》的峰值容量为600人。《知音号》和《又见平遥》的投入额都差不多,我在公开渠道拿到的数据都是将近五个亿的投入。
2、 沉浸式夜游
沉浸式夜游是发生在晚上的,如果时间控制得当,可以充分带动整个景区和周边的夜游经济,包括餐饮、住宿和各类二次消费。下面介绍两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加拿大的流光小岛,岛上遍布各类交互型设备,配合各类传说和故事,形成一个沉浸式的童话环境。沉浸式夜游项目和普通夜游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在于交互性和故事性,沉浸式夜游会把大量的一对一交互设置其中,游客在触发设备后,故事内容以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或者真人演绎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二个项目是一个非常轻资产沉浸式体验应用的典型——加拿大国家森林公园,这个项目刚获得THEA2019杰出成就奖。
这个项目中并没有大量的声光电设备,它所有的效果集中在两个手提式便携设备上,第一个设备是一个像马灯一样的交互设备,可以拎在手上,触发装置,第二个设备是手提式投影仪。游客拿着这两个设备走到固定的地点就能产生非常有意思的多媒体效果,看到经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
这样轻度化的方式,其实非常适用于一些已经做完基础建设,已经开始运营的景区。沉浸式夜游可以把景区的物理空间,通过虚拟化的方式重新呈现。
3、浸入现实体验
沉浸式演艺和沉浸式夜游是比较常见的业态。沉浸式体验的家族中还有一些不是特别常见的业态,比如浸入现实体验,那怎么理解这个业态呢?
迪士尼有一个获得过THEA2016杰出成就奖的案例。这个项目非常巧妙地把乐园周边的衍生品和乐园的体验给融合在一起。迪士尼开发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订阅包。如同订阅杂志一样,游客会定期收到各种各样解谜互动的小道具。游客需要通过解谜完成叙事内容,甚至还要走进迪士尼乐园里的一些特殊场所触发互动装置才能完成故事。迪士尼通过浸入现实体验把周边衍生品和乐园内置的活动有机结合到了一起。
这种业态投入非常小,但是它有非常多讨巧的地方,能延展出更多的商业可能,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案例,合作方要在一个年游客量近千万的知名景区门口开发一个综合体,但如果只局限在综合体内,不利用大流量景区的资源,商业空间就打不开,那怎样才能产生更多额外的收入呢?我们在做整体策划的时候,就考虑到把综合体做成一个景区故事游体验的情节开始和结束的点。游客除了在综合体内的常规消费外,还可以到这里领取设备和道具,之后的体验在景区里完成,最后再回到综合体内观看一场沉浸式演出作为整个体验的结局。
4、沉浸式魔术
下一个业态是沉浸式魔术,这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将近景魔术沉浸化,比如这个哈利波特魔法酒吧。体验的游客可以领到一个魔法棒,点单、自调鸡尾酒、采摘药草、研磨魔法药剂等这些体验都是要通过这个魔法棒来完成的。当然,里面还有非常多其他魔术道具和现场效果,游客如同真的拿着一个魔法棒可以在其中施展一般。
还有一类沉浸式魔术属于润物细无声的那种,我们也把它叫做“沉浸式魔术叙事”。在体验中你看不出工作人员是个魔术师,他就像一个导游,给你讲故事,然后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把游客带到不同的场景中,冷不丁变一个魔术,以魔术的方式作为一条旅游线路或产品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思路。
5、高流量混合现实
混合现实是沉浸式体验里一个特别的分支,包括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结合。国外最知名的项目The Void是一项大空间LBVR虚拟现实体验。这类体验目前在景区中应用还不是特别多,原因在于业态能够带动的客流量不大,二十分钟左右的体验只能容纳二至四名顾客。这类业态如何通过优化去应用在景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我们看好这个方向,是因为在混合现实体验里,没有演员,没有大额投入的制景,所有元素都是虚拟的,这是未来的方向。
对于解决客流问题,我们的合作伙伴ARGO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他们通过虚拟隔断的、同时放入不同批次游客的方式,把空间利用率翻了三到四倍,这是目前较好的一种解决办法。
第二种解决办法就是将虚拟现实的实景结合起来。这个案例《幽灵列车》来自于英国。它把VR体验和地下铁路的实景体验以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里面有非常多巧思的设置,游客在体验完项目进入衍生商品区域后,还会有怪物从天而降出来吓唬人,这样体验让人感觉超越的体验本身的边界,会让游客感觉很棒。
混合现实的应用将来一旦开发成熟,无论是从自动化的角度,还是从批量处理游客体验的角度,都将会是超越目前已有的沉浸式业态的存在。
6、沉浸式季节活动
沉浸式季节活动特别适合给景区淡季带来流量。HBO有一部美剧很有名——《西部世界》,它讲的是未来沉浸式主题乐园的一种形态。官方在为第二季美剧做营销的时候,做了一个沉浸式体验,复制了情节中的甜水镇,预定进入的玩家如同进入了真实版的《西部世界》,和里面的人物攀谈,领取人物,挖掘各种道具来推测第二季的剧情发展。
另一个季节活动,也是西部主题《鬼镇存活》。从某商业上而言,它比《西部世界》快闪活动做得还要好,平均每天近万客流,每年夏季就会运营两到三个月时间,今年已经是第三季了。由于这是一项合家欢式的沉浸式体验,很多小朋友和老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7、沉浸式节庆
谈了淡季的解决方案,那旺季又有什么沉浸式的解决方案呢?我们把它叫做沉浸式节庆。在旺季或者各种各样节庆中,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主题乐园,大家都会想各种各样的创意式活动来吸引更多流量。把活动做成沉浸式其实也是一个方向。这两个案例虽然不是运营方刻意去打造的,但是因为互联网的传播,都已经成了网红式的节庆活动。
第一个案例来自于苏格兰的维京海盗节,所有参与活动的人都是维京海盗装束,全副武装。节庆当天有两个主要活动,一个是要燃烧一千个火把,第二个是用火把将维京海盗船给烧毁,有点火人节的意思。仪式结束后所有的人都会在当地酒吧泡着喝啤酒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这个沉浸式的节日吸引了很多慕名而去的游客,大家会在这种自发的氛围中穿上维京海盗的衣服投入其中。
第二个希腊的节日类似,也不是运营方刻意开发出来的。这个节日和复活节同天,官方名字叫做“火箭战争”。它起源于两个相互竞争的教派,互相不对付,一到复活节这天他们就会朝对方的教堂互射烟花。起初这种行为是带着仇恨的,后来大家握手言和了,还是把这个好玩的形式继承下来。每年一到复活节,教派就会往彼此的教堂上互射火箭,慢慢变成了一个很好的旅游项目。
8、沉浸式休闲体验
很多人会问,沉浸式体验是不是都会给人带来心潮澎湃的感受,有没有让人内心宁静的业态呢?沉浸式休闲体验就是一种。
我们有一项联合开发的沉浸式声音浴项目叫做《呢喃居》,项目中有70多项细小的感官刺激,能激发人体的舒适感。以其中一个为例说明,我们工作人员用一个小手电对着玩家的瞳孔偏上的位置持续照射,配合特殊的环境和机制,体验者大脑就会产生放松的愉悦感。
比较流行沉浸式休闲体验还有山羊瑜伽,瑜伽教练通过把山羊和很多瑜伽动作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瑜伽的特殊体验项目。
9、沉浸式商业体(略)
10、沉浸式婚庆(略)
11、改良形实景娱乐
沉浸式实景娱乐项目在中国的数量非常多,集中在城市里。但直接把这一类业态放到景区是有问题的。它的体验重度,体验时间长,游客接待量也比较少。景区如果要用这些实景娱乐的业态,一定要重新设计改良。
第一个案例是我们的原创业态叫做冒险屋,现在冒险屋已经开发到了第二代,第二代产品客流量每小时每千平方米峰值接待量可以达到250人。
第二个案例偏向于游戏类的沉浸式体验,比如说现在比较火的水弹绝地求生类枪战项目,这类体验不需要大量的剧情,不需要大量的演员配合。我们在两广和云南的项目,都牵涉大量少数民族文化和神话,如果还是使用有现代感的水弹枪体验就会有违和感。
为了能够适配更多景区的需求,我们和国内市场覆盖量最大的开发商瑞勤,联合开发一些古战场冷兵器体验形式的项目,底层都是基于体感力反馈的游戏判定系统。设备通过轻量化的改造,变成一些冷兵器。景区无需配置演员和大额的造景,就能实现玩家与玩家之间的对抗体验。
以上这些优化之后体验都是非常适合放到景区的。
12、沉浸设计马拉松
我们联合全球资源创造的全新形式,把全球优秀的沉浸设计艺术家集中在一起,针对景区当地的各种文旅资源做头脑风暴,给出一些命题。艺术家们将在2-7天不等的时间内进行集中创作并形成一些原型作品供游客体验。
这个形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当景区还不确定选择怎样的沉浸式体验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样轻量化的方式找到突破口,然后再进一步做深度开发。主题为格林童话的第一届沉浸设计马拉松刚在巴黎结束,后面我们会选择在中国落地。
13、沉浸式亲子体验
亲子游本身是文旅行业重要的一类产品形态,沉浸式体验在这个领域也不会缺席。沉浸式亲子体验可以帮助景区拉开游客的受众范围。
THEA2019杰出成就奖就有一项沉浸式亲子体验,它让参与的小朋友扮演华盛顿,亲自面临自己担任总统期间的各种危机,并作出重要决策。小朋友通过交互设备做集体投票来决定国家命运。每轮投票结果不同,情节都将朝着不同的方向演进,这样的业态同样也是研学游项目的最佳选择之一。
14、现场电影
今天最开始介绍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就是现场电影项目,就不再详细介绍了。目前,全球现场电影票房第一位的是秘密电影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它在十二晚总共接待了将近十万人,600万英镑票房。
15、互动叙事游
前面介绍的很多案例,都是针对大众市场的,针对比较小众的高净值的人群,我们有一种业态叫做互动叙事游。互动叙事游的体验时间一般比较长,游客至少会在景区里住3~7天的时间。
今天介绍的案例在波兰,这是一个哈利波特主题风格的魔法主题沉浸式体验。体验的前三天,游客需要学习整个魔法世界的规则和体系,包括咒语的使用、药剂的配方等。等学成之后就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沉浸世界了。玩家可以跟各种NPC角色和其他玩家用魔法交互、可以去完成堡捉怪物的任务、参加魁地奇比赛、魔法社交舞会,甚至可以虚拟角色谈恋爱……。体验客单价在1万至2万人民币不等(包吃住)。适合作为景区淡季的补充业态。
16、沉浸式潮玩赛事
最后一类业态叫做沉浸式潮玩赛事,这个是针对流量比较大的、有很多粉丝的景区,这些景区可以定期自创一些IP的沉浸式赛事。这些赛事一般都是比较古灵精怪的、比较欢乐的。
今天介绍的案例来自于英国,它的原名叫做绅士运动会,我个人比较喜欢把它叫做“装逼运动会”。主办方将很多搞笑、古怪的项目结合在一起。游客就扮演绅士,在保持绅士姿态的情况下,一本正经得去完成那些不正经的体验项目。
在运动会中,有一个决斗的项目,通常是由女士来玩,决斗方式是拿汤勺,汤勺上面放着蛋糕,然后以击剑的方式“刺中”别人的咽喉,击中就算赢。
有一个项目叫马术,参与者骑着巫师扫把那样的木马摆各种POSE,谁搞怪谁就赢。另外还有一个胡须拔河比赛,主办方将一个人的胡须粘在绳子上,以此为游标,两边来拔,你可以想象一下中间人的感受。整个活动项目都是潮玩型的,并且都是比较搞怪的。
沉浸世界风已来
回到最初的问题,应用沉浸式体验是不是结束景区问题的万能钥匙?
我们通过收集全球范围内的项目数据,将各种各样的沉浸式业态和非沉浸式业态作了对比,发现沉浸式体验的整体应用营收效果比传统业态要高10%左右,但并没有大家想象中可以几倍提升业绩的效果。所以推荐使用,但仍需要在早期做严谨的规划。
以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为例,《不眠之夜》的整个票房收入只占整个营收的一半左右,它更多的是通过房地产的增值,酒吧、餐饮的配套等其他收入,起到综合性营收提升的效果。
整体而言,沉浸式单体项目的商业可能性还是有局限的。将来沉浸式体验爆发出更强劲能量的地方会是商业综合体以及沉浸世界这样大体量的业态里。
1、沉浸式酒店
综合体第一个业态是沉浸式酒店。比如迪士尼正在开发的星球大战沉浸式酒店,目前还没有确定开业日期。在这个酒店里游客可以扮演角色和三百多个演职人员交互。当然价格也非常贵,两天住宿的消费额差不多一千美金。
2、沉浸式博物馆
综合体第二个业态是沉浸式博物馆。耶路撒冷大卫塔博物馆本身是一个历史遗址,里面没有很多展陈品,但它通过沉浸式音乐会、沉浸式夜游、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沉浸式戏剧、亲子戏剧、互动DIY等沉浸式体验的组合将这个地方变成网红景点。
3、沉浸式商场(略)
4、沉浸式主题乐园
马来西亚目前正在打造的两个沉浸式主题公园,其中一个处于保密状态,另一个自称是社交媒体风沉浸式主题乐园,乐园中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室内游乐设备,但处处是自拍友好的体验型项目。
5、沉浸式小镇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沙漠里有一个沉浸式小镇项目,这个项目的早期是美军为了适应伊拉克战场,而在沙漠中做的一个军事模拟基地。现在已经改造成了一个军事主题沉浸式小镇了,进去的游客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真实战场里的枪炮,可以体验人质绑架等虚拟项目。
以上这些项目都有一个特点,它们不再是某个沉浸式体验的单体,而是将整个空间或者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这样的综合体,在未来三五年可预计的时间里,将陆续登场并成为市场的新风口。
我理解中的主题乐园和景区的未来形态,并不充斥着大量的游乐设备和那些无法互动的情景式的制景。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把那些体验故事的传统形式,比如:看书、看电影、玩游戏等重新搬回到线下。用身临其境、高度参与、年轻人更喜欢的方式重新演绎出来。这也是互联网高度发达,宅在家也能游览天下的今天,景区让游客愿意出门花钱消费的重要理由。
最后,以西方媒体对沉浸式体验两个评论结束今天的话题。第一,沉浸式体验能够让你感觉到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全世界都在围绕着你旋转。第二,沉浸式体验是娱乐的未来,准确地说,它现在就发生在你的身边。准备好了吗?
答疑时间
Q1:现在景区都流行沉浸式表演,但每个项目都需要等好长时间,一天下来发现时间都用来排队了,这种现象怎么解决?
A1:这个问题之前是有提到的,现在有很多沉浸式体验被引入景区之前,在城市中的商业表现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引进景区之后就会出现流量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建议这些沉浸式体验在被引入景区之前要做优化的原因。
优化主要体现在流量上,通常来讲,如果按照面积来计算,景区中每个项目每小时的载客量至少要达到一百五十人以上,这样的项目放在景区才比较合适。
Q2:我们景区刚好重资引进了一个沉浸式实景娱乐体验项目,梦回渔窑。穿越到清末民国的场景体验,有密室,有半开放式的演员对戏。但是一年了,市场打不开,接受度不高。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呢?
A2:梦回渔窑的项目我比较熟悉,亲自体验过。整个项目的内容并没有什么问题,至于市场没有打开的因素则是比较综合的,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有。
首先从外部因素来讲,我认为现在的整个中国的游客消费文化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大部分的游客需求是属于观光型的,她们不太想去深度体验很多的故事内容,并不像北欧和美国那样成熟的市场,所以游客的消费文化会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另外,梦回渔窑应该是没有做过精细化的沉浸式流量规划。渔窑小镇的面积是二十万平方米,现在的体验时间可以容纳的客流量差不多在六七百左右,并且不能受到外部游客干扰,这从面积和人数配比来讲是不合适的,所以在这么大面积的小镇中要做什么样的沉浸式体验都是要进行精细化规划的。
第三点和刚刚所提到中国游客喜好有关系,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游客的参与度比较低,整体上并不适应渔窑现有的中度和重度沉浸式体验。所以有必要在早期做沉浸式消费培养模型,这个模型其实就是来设计如何把游客从传统的观光游变成有愿意去体验一个小时的沉浸式体验,等他体验一两个小时之后,然后慢慢转换成有愿意体验二十四小时,甚至四十八小时的沉浸式体验。这个转化过程有一个梯度,如果一开始就做重度沉浸式体验,那么就会出现市场接受程度的问题。
最后从商业模式来进行分析的话,因为之前渔窑小镇主要模式是收一次性的门票,里面已经包括吃住,没有把另外的盈利点考虑进来。所以从不同的维度看,都还有优化空间。
Q3:以相较于传统演艺而言,“沉浸式演艺”以更高的一次性投入和运营成本,去换取开业后潜在的沉浸式流量红利,请问江总:该如何考虑营收平衡?
A3:坦白讲,对于沉浸式演艺这样投入比较大的项目在投资时一定要尽量谨慎。除非有一种情况,就是比较头部的文旅景区,本身已经打通整个产业的闭环,包括:销售渠道、旅行社等等,在景区流量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巨资打造沉浸式演艺作为景区的差异化产品,同时还能消化巨大流量。
但对于大部分未能形成闭环、极度缺乏流量的景区来讲,不要冒险去赌一场沉浸式演艺项目。在拥有同样投入预算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把这个预算拆成好多小的项目的预算,把各种性价比更高的业态带入景区,这相比投入一个大业态而言财务更健康。